%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若是用直白的话来讲,就是政治只能引导商业活动,但却很难对商业活动构成绝对的限制。
基于此,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西方国家,同联盟之间的贸易往来下降了许多,但联盟同瑞典、芬兰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西方各国同瑞典、芬兰之间的贸易往来,却骤然翻了几番,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相信任何人都能想象的出来。
当然,站在维克托的角度,他其实并认为瑞典、芬兰两国的做法,是真正对联盟有利的,如果可能的话,他更希望联盟能够经受住来自“铁幕”所造成的贸易压力,从而迫使莫斯科在经济政策上做出一定的变革,至少要改变过去那种过度重视重工业,却忽视了轻工业,乃至于漠视了农业的经济政策。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来自外部的压力都是推动其国内实施改革的最佳推动力。如果联盟无法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到足够的粮食,足够的日用消费,那么迫于无奈,莫斯科必然是需要改变旧有的政策,以增加在农业以及轻工业等领域的投资,以解决相应的物资匮乏问题。可是,只要类似瑞典、芬兰这样的国家存在,那么莫斯科就意识不到那种紧迫感,也不会积极主动地调整经济政策,克里姆林宫会产生一种惰性,认为联盟匮乏的物资始终可以通过瑞典、芬兰这两个国家获得。
长此之外,日用品和粮食短缺的矛盾,将始终在联盟内部存在,换句话说,联盟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将长久的维持下去,这种依赖,这种矛盾如果长久维系下去的话,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的。这种矛盾现在对联盟来说还不是致命的,但是等到将来自动爆发的那一刻,它或许就会变得极其致命了。
从离开莫斯科到列宁格勒任职,尽管时间并不算很长,但维克托的思想却似乎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