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挂满雨水的玻璃窗,将暴雨隔绝在了室外。
房间内,维克托右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夹着一支燃烧了一半的香烟,而在他的左手里,则拿着一份影印版的《时代周刊》杂志——这是美国刚刚出版的当期《时代周刊》,其封面便是日丹诺夫同志的半身像,至于美国人给与他的评价,则是貌似公正的两个方面:反法西斯的英雄、暴君。
相比起《真理报》头版头条对日丹诺夫同志的评价,《时代周刊》杂志上对他的生平介绍似乎还要更加详细一些,在杂志的插页上,甚至还配套刊印了大量日丹诺夫少年与青年时期的照片,让人看了之后,会油然升起一种可信感。
美国人当然不可能真的给日丹诺夫同志一个正面、公正的评价,如今,苏美之间的舆论战已经全面展开了,双方都在不遗余力的朝着对方身上泼脏水,与此同时,也在不遗余力的破坏着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所确立的国际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雅尔塔精神其实从苏美对抗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走上消亡之路了。
在安排日丹诺夫同志后事的问题上,斯大林同志要求按照最高的国葬规格来办理,政治局作出决议,要求联盟各个城市自发性的组织悼念活动,同时,确认将日丹诺夫同志的出生地马里乌波尔,更名为日丹诺夫市,以此来纪念日丹诺夫同志,褒奖他对联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日丹诺夫同志的葬礼,将确定在九月三日正式举行,刚刚就任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已经接到了发自政治局的命令,他必须在葬礼当天,动员莫斯科市民走上街头,参与对日丹诺夫同志的集体悼念活动。除此之外,莫斯科市的各个党政机关、企业、公民团体,都将准备花圈等悼念物品,以便在葬礼当天敬献到日丹诺夫同志的墓前。
不出意外的是,日丹诺夫同志的墓地被选在了克里姆林宫的宫墙下,与谢尔巴科夫同志的墓安放在一起,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