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观点,一种是“东向”的观点。所谓的“西向”,就是着重开发乌拉尔山以西,即联盟的欧洲部分,而“东向”的观点,便是将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尽可能向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转移,并着力开发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
在战后这段时间里,经过一段时期的争论和辩驳,最终还是“西向”的观点占据了上风,所以,从去年岁末开始,一系列战时搬迁到乌拉山以东的重型企业,又开始陆续的回迁。
而随着这些企业的回迁,乌拉尔山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又开始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趋势,地方经济迅速下滑已经成为了定局。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尤其是在远东地区的发展建设问题,莫斯科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投入足够资源开发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观点,另一种则是所谓的“去开发”模式,也就是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不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而是保持它的现状,从而尽可能将人口向西部地区集中。
到目前为止,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还处在僵持之中,主要是联盟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根本没有时间来考虑这样的事情,另外,计委有关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总体方案,也已经实施了几个月了,在这个时候作出新的调整,显然不太合适。
自从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以来,维克托也对远东的一系列情况,做了一些深入的了解。实际上,开发远东地区在苏联的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如果继续往前推的话,乃至在帝俄时期,开发远东便已经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话题了,当初的西伯利亚铁路,就是在积极开发远东的政策下修建起来的。
而在联盟成立之后,莫斯科对远东的大规模开发,实际上是在内战结束之后就开始了,更准确的说,是在一五计划执行期间便已经开始了,而到了三十年中后期,这种开发的力度达到了最高点,其主要原因,便是日本人在远东地区的持续扩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