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打起来心里有谱。
连负责联络百姓搬运物资的同志,也不会出错。
赵树林由衷认为自己所学,所经历的东西不够用,这个话是有感而发。
他的话一出来,一分团的气氛就诡异了。
别说冯天魁,封萍咧着嘴笑起来,连一分团部几个66军老兵也跟着笑起来。
“你读过我们政委的文章没有?”
“我们政委还写文章?”
一分团川军老兵们再次哄笑。
原来李念三知道政委是刘大记者的事情,没有告诉赵树林啊。
“参谋长,刘政委以前是随军记者,从川军出山西时候就开始跟着了,有很多战役的随军记录,我们现在有纸张,印刷设备了,以后有空可以找她!”
还是封萍比较善良,不愿意看见参谋长如此窘迫,开口解开了赵树林心中的谜团。
“我晕,原来大公报声名显赫的第一战地记者,是我们政委!”
赵树林在徐州读过刘紫曼很多文章,终于反应过来了。
迎接他的,又是一串爽朗的笑声。
“注意,保密!”
刘记者是江南大户人家的闺女,她父亲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也在国府任过重要职务,抗战后举家迁往重庆,做一个寓翁,凭借早年的声望和财力,到不至于有人在重庆欺负他们家。
不过这年代的特务,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周小山亲自张罗这件事。
刘紫曼已经给家里人发电报了,让他们转移到永州乡下,尹昌衡会给他们改变一个烈属的身份,让他们安心在乡下生活。
天黑了,一分团指挥部该前移了。
独立团主力,四个县大队的新兵,都在前移。
湖西带来的老百姓推着车,赶着牛马也在前移。
川军虽然变成了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