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只能说明没有骨气,试问天下那个国家瞧得起中国人。
突然听见刘湘这么问,周小山倒是很好奇,陈诚嘴里会出现什么答案。
中日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一直没有宣战。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珍珠港遇袭,作为国家元首的林森,才发表了对德国,意大利,日本的联盟宣战战书。
历史上,出现了三种答案。
第一是害怕打不过,一旦战败承担责任,割地赔款,丧失的主权更多,这里面还藏着一种说法,说是老蒋也留着投降的后路,对日的谈判的窗口,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都没有封闭,还被汪精卫抢了先,所以选择不宣战。
第二种理由,是国民政府的军工产业,一塌糊涂,国内的军需,不能自给自足,不仅原料需要进口,就连成品,也需要进口。尤其是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还是日本的盟友,一旦中日宣战,两国都会收到中立国的制约,军械,军需原料,全部要遭遇禁运。甚至有果粉认为,要是七七一开始就宣战,国民政府根本支撑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还有一种说法,因为国际形式诡异,各种联盟犬牙交错,怕站错队,遭遇像一战时期的战败国一样,承担上天价的战争赔偿。
事实上,经过历史的验证。
七七事变时候,宣战的好处,远大于不宣战的好处。
因为一旦双方宣战,中立国受条约限制,将会对宣战国双方进行物资禁运,其中包括武器和制造武器的一系列原料物资,包括燃油。
日本用于侵华的石油,铁矿,废钢材,橡胶,包括其他物资原料,全部依靠进口。
日本当然不愿意宣战。
中日两国诡异的同时不宣战,虽然日本获得利益很大,但是他不是最大,最大的利益是美国,大量的物资售卖,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最艰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