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青的吸纳南光虹搞系统、《传奇》面对内外夹击的无惧无畏,还有手撕畅想老柳的大获全盛。
即便齐磊从来没给自己立过人设,可是在公众眼里,他的种种表现,其实已经有人设了。
放荡不羁、心存正义,还每战必飘逸且决绝。
这是什么?俨然一个行侠仗义,仗剑江湖的形象啊!
把这个人设放到沐抚村这样贫困的地方,放到每个月只有一百块的张国戎、梅姐之中,面前还是一个反派人设的导演,会是什么效果?
小齐总的到来,能不能改变张国戎和梅姐的尴尬处境?
甚至,有些同情心爆棚的观众,会产生另外一种期望,那就是:
沐抚村的村民太可怜了,守着绝世美景,却如此贫困。
财大气粗,又每每以正义形象示人的小齐总,能不能再慷慨一把,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
这等于是在观众之中设置一个隐性议程,就是:小齐总到底会,还是不会改变困境?
同时,这也是【框架理论】的另一种应用。
之前说过,【框架理论】不仅仅是可以给公众设定一个框架,简化对信息认知的过程。
就比如,节目组一上来,就给王胖子用字幕打出了一个反派导演的标签,直接把观众带入到导演会和嘉宾对抗的框架之内。
而框架理论,除了这个应用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对普通人来说都相当实用的特性。
那就是,同一个事件的第二种表达。
说白一点就是,同一个信息,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甚至不同结果。
这就是框架的第二个特性。
用传播学教材上的案例说明就是:假如,某国要进行一次境外军事行动,可能会造成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
在向国会申请这次行动的时候,就有两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