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 > 向化

向化(1 / 3)

除了突出洋枪队在关键时刻的战斗力外,薛焕在奏折中也没有忘记提及华尔对大清帝国的“顺从和忠诚”。

对于借助洋兵“助剿”,那拉氏、奕訢虽已不像咸丰时那样保守固执,但仍非常忌讳。新洋枪队的士兵全部是中国人,且可以不依靠英法联军支持,独立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对于这一点他们不会有什么不高兴的,所顾虑的主要是华尔等洋人。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国尽管自古就有雇佣外国军事人才(“番将”)的传统,然而历朝历代留下来的相关经验也同时表明,这些“番将”的忠诚度并不一定可靠。不可靠就容易出乱子,有时还是大乱子,比如唐代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有些史家就认为它不是单纯的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之间的内战,而是中国人和叛变了的“番将”及“外国”雇佣军之间的争斗。

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向来都是以中国为中心,中国之外全都是“外夷”,即便开明如奕訢、文祥,思想意识上也从来没有能够脱离这一窠臼。衡量外夷是否忠实,由来已久的尺度只有一个,那就是文化归顺,中国的文化典籍称之为“向化”“来化”“慕义”。

早在1861年,华尔就向道台府和美国公使馆提出申请,要求“归化”为中国臣民,以及改变“服色”,改穿大清官服。华尔当时这么做,主要是迫于压力,避免因违背中立而再遭逮捕和起诉,同时也让美国政府不能利用其国籍插手洋枪队内部事务。薛焕是个老官僚,中国官员常见的机敏、圆滑、谨慎等特点在他身上一个不缺,他自然不会傻到将这些背景和盘托出,他在奏章中一再强调的,是华尔对朝廷如何“真心实意地忠诚”,以及“抑制他‘向化’的忠诚似不妥”。

朝廷对华尔的主动“向化”显然感到非常满意,在诏令中称赞道:“(华尔)已由钦慕转向华风并怀有忠心,能干而顺从,确实值得敬佩。”按照薛焕的意见,华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