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作者,是33岁,那时我进入nrel一年半……”
接下来,魏老师没有像平常看文献那样跳着阅读,而是顺着从摘要、引言、正文、参考文献、作者贡献、支持信息……读了下来。
中途,他偶尔转过头和许秋交流上几句,改动几个形容词、动词、从句。
魏兴思并没有对正文做出太多的修改。
一方面,许秋拿出来的《自然》文章草稿已经被反复修改过了,不存在太多明显的纰漏。
另一方面,魏兴思也知道,现在的许秋在有机光伏领域上的造诣,事实上已经超过了他,如果强行提出意见,要求许秋修改,可能反而越改越差。
其实,研究生对某个细分领域内的理解超过老师,在科研圈里,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举个例子,魏兴思课题组内,“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级领域;
“非富勒烯受体”、“富勒烯受体”、“聚合物给体”、“小分子给体”等等,是“有机太阳能电池”这个一级领域下细分的二级领域;
“itic系列受体”、“pdi系列受体”等等,是“非富勒烯受体”领域下细分的三级领域;
“it-4f受体”、“idic受体”等等,是“itic系列受体”领域中下细分的四级领域;
往下还可以划分五级、六级、七级……细分领域。
导师建立一个课题组,一般会深耕一个或多个一级领域,而他带的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这个一级领域内,某个细分领域进行选题、研究。
导师因为有过去的研究经验,所以他在一级领域内,大概率是强于学生的。
不过,对于具体的五级、六级、七级……细分领域来说,实际负责做实验的学生,就会强于导师。
许秋现在的情况,属于比较特殊的,他在有机光伏这个一级领域超过了魏兴思,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