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80 三星期时间,冲刺《自然》!(求订阅)

480 三星期时间,冲刺《自然》!(求订阅)(7 / 9)

很显赫的成果,到了老年时期,反而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作了。

这并不一定是他们划水了,可能单纯就是运气不好,做一个领域凉一个领域。

科研这种靠天吃饭的行业,真遇到这种邪门的事情,谁都没有办法。

邬胜男y1、y6、y7体系的两篇文章am和jacs,在补充了nim和光源数据后,同样都已经投出。

莫文琳这边开展了基于y系列受体材料的叠层器件,用y4材料取代之前顶电池中采用的coi8dfic材料,底电池仍然使用的是idic-m体系。

最终,叠层器件效率最高达到了15.5%。

虽然这个数值不及之前许秋投稿《科学》文章中报道的17.3%,但也算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莫文琳发现,这个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顶电池和底电池电流不匹配。

深入挖掘的话,本质上就是y系列受体材料的光吸收边在900纳米左右,而理论上比较好的顶电池材料光吸收边应该在1050纳米左右。

现在能够做到15.5%,很大程度上是靠着y系列材料本身效率的支撑,再加上现在课题组对于叠层器件加工工艺的不断优化。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器件性能,比较合适的改进方向,就是合成超窄带隙的y系列受体衍生物,比如开发一种禁带宽度1.1电子伏特左右的受体材料,让材料的光吸收边落在1050纳米左右。

不过,许秋现在并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个事情。

他现在首要做的工作,是将模拟实验室中l6-cl:y20体系的结果给重复出来。

根据现在模拟实验室里最新的结果,l6-cl:y20体系的效率,已经达到了18.55%。

现实中,想要做到18%以上,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几位本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