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一下为什么做icin的结构,以及idt-icin材料存在的问题,为引出itic做铺垫,暂定1分钟的介绍时间。
然后,便是许秋的am文章、学妹的jacs文章,开发出itic,并将其分别与传统窄带隙pce10给体,以及新兴宽带隙给体h22结合,效率一路突破,从8%到10%。
这部分是itic系列暂露头角的标志,可以多讲一些,许秋预留了大概3分钟的时间。
接着,针对itic,许秋带领课题组有机光伏团队,通过四条路径进行改进,分别是:
a单元端基的改性,开发出来几种代表性的衍生物,主要是许秋的工作,包括it-m、it-4cl和it-4f等;
d单元共轭单元的改性,主要是邬胜男的工作,包括fnic等;
d单元侧链的改性,主要是许秋的工作,包括idic,itic-th,m-itic等;
借鉴徐正宏课题组idtbr的思路,开发aπdπa结构,主要是陈婉清的工作,包括ieico等。
每一部分暂定2分钟的时间,加起来一共8分钟。
其中,用1分半钟重点讲述其中的一篇代表作,另外的半分钟简单介绍其他同类型的工作,一笔带过,提个名称即可。
再然后,关于这四条路径,都有进一步的研究,也就是四条路径的相互交叉与拓展。
a单元端基的改性,被广泛用于其他的体系。
初期比较亮眼的是氟取代的icin-2f端基,被用于fn-4f、ieico-4f等体系当中。
之后氯取代的icin-2cl后来居上,不仅大幅度的降低了合成的步骤,光电性能也可以维持,没有显著降低。
icin-2cl的高光时刻体系在y系列受体中,这里肯定是不能汇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