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06 东亚人的精明(求订阅)

406 东亚人的精明(求订阅)(3 / 6)

90%的高端仪器被国外公司垄断。

以核磁共振仪为例,全世界只有德意志布鲁克等少数几家公司能提供。

就是这家年营收只有20亿美刀的德意志公司,独占国内80%以上的市场,把清北大学拿捏得死死的。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冷冻电镜,是研究蛋白质结构的重要工具,全世界只有漂亮国fei、霓虹国电子、日立能生产,国内连山寨版都造不出来。

稍微低端一点的扫描电镜,国产份额也不到10%。

质谱仪用于测量微观粒子的质量,目前基本依赖进口,高端的液质联用技术,则完全来自漂亮国安捷伦、赛默飞等厂商。

因为国内不能生产,种花家每年上万亿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60%用于进口设备。

除了实验室以外,在医院里,包括ct、核磁共振仪、大型x光机,几乎被俗称gps的ge(通用电气)、philips(飞利浦)和siemens(西门子)三家垄断。

几年前,人民日报记者曾走访上百家企业,发现那里的生产线和研发中心,几乎沦为“洋装备”的盛宴。

“中国制造在西方的商场里,德日制造在中国的工厂里,美国制造在中国的实验室里。”

这样的调侃,多少令人尴尬。

2009年,北京大学曾做过一个调研,结论是:“过去20年,我国科学仪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逐步拉大。”

好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重大专项,加码投入,不少仪器公司也在崛起。

2006年,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第一台质谱仪,吹响中国科学仪器迈向高端的冲锋号。

被illumina卡脖子的华大基因,也知耻后勇,通过自研和收购海外技术,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