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博二期间的工作,三者的比例分别为20%、50%和30%。
至于博三期间的工作,不参与评奖,因为不延毕的话,博四的时候就已经毕业了,都不在学校了,自然就没有奖学金拿了。
因此,有些课题组就会玩套路,学生在博三期间的工作,一作不署自己的名字,而是把文章一作送给新入学的博一新生。
这样,新生入学的时候,继承了几篇高质量的文章,可以直接冲国奖,就算冲不上国奖,拿个冠名奖也是非常容易的。
等这个新生博三的时候再把文章传递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对此,王少先老教授有话说:“不当署名,学术不当行为!”
许秋试着按照学姐博三的细则,模拟计算着分数。
第一块,绩点。
这个很容易算,满分4.0,那么直接乘以5就可以折算为20分制。
这部分看似有20分,其实根本拉不开差距,因为都是博士生了,绩点基本不会掉到3.0以下,而且能拿3.6分以上的也很少,所以大家在这一项上面实际的得分,基本都是15-18分,分差相当于只有3分。
第二块,操行品德。
这个是百分制,然后乘以0.3,折算为30分。
许秋发现这里有不少送分题,比如:
研究生导师打分,优30分,良20分,及格10分,差0分;
辅导员打分,满分20分;
研究生教学秘书打分,满分10分,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按时递交开题报告,中期评估等研究生培养材料。
这三项就占了100分中的60分,而基本上所有人都能拿50分以上。
首先,导师打分99%都是优,一般没有导师这样坑学生的,哪怕再push,也不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故意让学生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