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看同行们给不给力了。
这有点类似于种花家的“酱香型科技”,股市、基金、游资、机构抱团买入一只股票,这只股票的股价就会节节升高。
学术圈里也是一样,众人互相抬轿子,把一个领域的热度炒了上去,大佬可以多发好文章,而其他跟风的人也可以顺带弄几篇普通的一二区文章。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副作用,不像股市里最终会割韭菜。
如果说破千的文章是一个细分领域的开山之作,那么被引用次数能够破万,基本都是一个大领域的开山之作,并且通常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比如,差不多二十年前,1995年,f wudl和aj heeger等人开创了有机光伏领域,工作被发表在《科学》上,那篇论文目前被引用次数为7000+。
这种级别的工作,被引用次数都没有破万,文章引用次数破万的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还有文章的被引用次数破10万的,不过目前仅有三篇,还都是生物相关的领域。
根据相关统计机构的统计结果,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文献中被引用最多的工作大多是一些重要的生物实验室技术。
其中,蛋白质定量、dna测序、page、westernblot等方法类研究名列前10位,它们由于提出了开创性的基础研究方法,成为某学科领域的研究标准的参考,导致了大量的引文。
与许多其他领域相比,生物学家往往更多地引用对方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生物实验室技术被引用。
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著作是1951年的一篇论文——“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福林酚试剂测定蛋白质)”,它描述了一种测定溶液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