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说道:
“t?nu手下的一位助理教授,冯盛东,刚好是魔都综合大学的校友,这次出行一直都是他陪同着我的,我和他聊了很多有机光伏、钙钛矿光伏的研究,他还挺感兴趣的,毕竟是助理教授嘛。”
许秋点头表示理解,瑞典的科研工作制度用的基本上是漂亮国的那一套,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这样往上升级。
和国内有所不同,国外的这套体系中,副教授和正教授都是终身教授,而助理教授属于考核期的教授,要升级成为具有终身职务的副教授,一般需要六年时间的考核期。
在这六年里,助理教授要申请各种研究经费,以便带更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来帮助助理教授出更多的成果和论文。
直到第五年底或第六年初,院系的学术委员会要评估助理教授的各种业绩,包括讲了几门课,讲课的效果,学生给助理教授的评分,申请到了多少研究经费,带了多少硕士和博士,完成了多少研究项目,在研的顶目有多少,发表了多少篇期刊和会议论文,有没有出版教材和申请专利,有没有参与学校或院系的部分管理事务,有没有主持或联合主持过学术会议,有没有担任学术杂志的审稿人,反映该助理教授学术水平的h因子是多少……
经过学术委员会评议和投票,得多数票后,助理教授就可以晋升为副教摆,成为终身教授。
这个过程就像是鲤鱼跃龙门一般,一旦跨过去了就是新的人生。
因此,助理教授们为了终身教职,会在前六年非常积极地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自己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般也会要求非常严格,这就是学术圈内所谓的“push”现象。
国内也是类似的,虽然没有终身教职一说,但高校教授也算是体制内的人,通常还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会轻易丢饭碗。
再加上很多高校的教授都是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