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八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去食堂解决早餐。
路途中,他进入模拟实验室ii中查看结果,三种第一代3d-pdi分子,也就是pdi3-b-5/6/8系列,光电性能的初步探索已经完成。
因为有上一次摸索的经验(第一代5/6两个系列,6系列更高,最高值4.37%),这次模拟实验人员对参数的把控更为细致,最终的器件光电效率较上一次有所提升。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次反应的产物更佳。
不论如何,最终的结果,第一代5系列的效率仍然垫底,效率最高值为4.22%,6系列和8系列光电性能相当,最高值分别为4.55%和4.60%。
基于现有给体库,最优适配给体材料均为p3tea,次优适配给体材料均为pce10。
得到这个结果,许秋开始分析。
上周第二代3d-pdi也就是通过光环化反应得到的5系列分子,最高效率达到了5.41%,如果换成6/8系列,大概率还能再次提高,或许能摸到6%。
只可惜,第一代3d-pdi中,8系列的效率相对于6系列,提升并不明显,只有0.05%,四舍五入一下就是0,也不清楚在后续第二代、第三代中这两个系列是否能够拉开差距。
目前,还在实验室进行硒化反应的是第三代5系列3d-pdi,这个材料非常关键,如果其相较于第二代5系列有所提高,大概率可以将此策略同步应用于6/8系列。
那么,今天的任务也确定了,投三个反应,大批量合成第二代5/6/8系列分子,并做好第三代5系列分子的反应后处理。
返回微电子楼,学姐和学妹都还没来,许秋便独自前往实验室,打开窗户通风。
硒化反应预计的反应时间是12小时,190摄氏度的高温,反应条件算是比较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