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韩嘉莹用镊子把基片从样品支架上取下,整齐的放入两个培养皿中装好。
一共有24片基片,有效层薄膜大多涂覆完整,只有一两片看起来略有瑕疵。
器件上面的电极明晃晃、亮闪闪的。
常用的金属电极有金、银、铝三种。
魏老师实验室里一般默认用的铝电极,一方面是因为便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的性能不算差。
这次的电极银光闪闪的,用的肯定不是金,而银和铝电极外观比较相近,倒是不太好分辨。
许秋通过直觉判断,银电极的概率更大些,便问了一句:“这次蒸的是银电极?”
“没错,我沿用了师兄做出最高效率器件时的条件。”韩嘉莹点点头道:“对了,我们先测哪片呢?”
“我都不知道你具体都做了什么条件的……”许秋无奈道。
“那我随便挑一片吧。”韩嘉莹道。
说完,她手持镊子,在培养皿上方晃来晃去,似乎在寻找合适的目标。
几秒钟后,她挑准了一片基片,从侧面翘起一个角,然后夹了起来,说道:“就这片吧。”
“好啊。”许秋没什么意见。
他看了一眼基片背面的侧边,标注有“xq,110,2.5k”。
没猜错的话,应该指的是110摄氏度热旋涂,2500转,这似乎是他体系曾经的最优条件。
最近一个多月,都是学妹在帮他做实验,他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做器件,具体的实验条件都有些记不清楚了。
连接好基片和测试仪器后,韩嘉莹点击电脑软件的“测试”按钮。
“滴”的一声,源表数显屏幕上的数值开始闪动。
这是这一批次的首个器件,许秋还是很在意其性能的,他紧盯着源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