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来全不费工夫”,郭嵩焘抬眼一瞧,发现同在南书房值班的潘祖荫再适当不过。
苏州潘家在清末几乎尽人皆知。潘祖荫的爷爷中过状元,父亲的功名稍逊,不过也进了内阁。等到潘祖荫出世,探花随手擒来,说他们几代都是读书种子亦不为过。
文人能引以为豪的就是一支笔杆。潘祖荫其时三十岁不到,正是爱出风头的时候,倘若手中能流出一篇为人叹赏的奏疏,那感觉就跟左宗棠一样,能激动到三更半夜都睡不着觉。
郭嵩焘便鼓动潘祖荫写荐疏,他还将左宗棠的作用着力介绍了一番:“如果左宗棠倒霉,湖南就会垮台,湖南垮台,东南大局也就完了。”
潘祖荫并没有见过左宗棠,但这没有关系,他所要做的,只是如何挥动手中的如花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