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造一个出来,他也乐于接受。
包令的兴奋劲丝毫不亚于巴夏礼,如今他的全部理想和使命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在有限的人生中挑起无限的事端。
在写给儿子的私信中,他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希望能在浑水中摸到一些鱼。”
与徐广缙一样,叶名琛既是一个内心强大、性格倔强的人,又有着清醒而务实的头脑。一般情况下,即便对待纯粹的洋人走私商,他也毫不客气,但是这次他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察觉到包令和巴夏礼是在有意找碴儿。
在国力孱弱且内忧不止的情况下,即便证据确凿,也不能因小失大,基于这一考虑,叶名琛愿意做出让步。1856年10月10日,也就是事件发生两天后,他应巴夏礼的要求,释放了其中罪行较轻的九名水手。
可是巴夏礼拒收。这还不算,10月16日,包令又给叶名琛发来照会,上面赤裸裸地提出了入城要求,并且说如果不行,他就要派兵动武了。
如果说要求放人还算有些道理,入城与“亚罗”号事件则是风马牛不相及,几乎等同于讹诈。对于这样的原则问题,叶名琛当然不能说答应就答应。
此时在英国有“政坛不倒翁”之称的巴麦尊已经出面组阁,“大棒先生”成了首相。包令特别想在他老人家面前露一手,起码要取得比前任更好的表现,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叶名琛乖乖地答应入城。
偏偏叶名琛这边没有反应,想要浑水摸鱼的包令先把脸给急得紫涨起来,一个劲地痛骂叶名琛是老顽固,“不可雕琢的愚顽之辈”,怎么我如此横压竖压,都不为所动呢。
任何新闻都有一个保鲜期,时间一长,“亚罗”号事件就可能再也派不上用场,倒是广州洋商们的牢骚可能传入国内,那岂不是丢脸丢大了。包令决定铤而走险,1856年10月21日,巴夏礼按照他的吩咐,给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