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 > 财政危机

财政危机(3 / 4)

让王公大臣们献爱心毕竟是被逼出来的主意,并非长久之计。明末的时候,崇祯除了动员官员集资外,就是不断地增加赋税,以补充军费所需。百姓不堪其苦,遂按照谐音,把崇祯叫作“重征”。崇祯的措施,咸丰什么都可以跟着学,唯独这一点他却学不得,因为不加赋税,乃是清代的祖制。

在历代皇朝中,清代皇帝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就勤政而言,这一群体堪为第一。从开国到末代,只要还能让他处理政事的,无不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除了节假日或患病等特殊情况,几乎没有哪一天会辍朝,其敬业程度,可以把明代的“怠政皇帝”“糊涂皇帝”“白痴皇帝”“木匠皇帝”甩几条街。

就是体恤民生方面,清代也数一数二。清代开国以来,赋税本来就不高,遇到灾年必须减免,甚至每逢节庆大典,皇帝还要把拖欠的赋税一笔勾销,算是取悦于老天爷和老百姓。

到康熙和雍正时期,这一做法达到了顶峰。赋税是田赋和人丁税的合称,康熙过六十岁生日时,公布了一项前无古人的旨意,规定今后人丁税按康熙五十年,也就是1711年的总量算,当年有多少人就按多少人收税,对今后再出生的人,永不加征。比如,一户农民家有三口人,后来变成了五口人、七口人乃至更多,但也只按三口人征税。

雍正比他父亲更为激进。执政初期即推行“摊丁入亩”,也就是把人丁税总额全部摊入田赋中一并征收,实际上完全取消了人丁税。在田赋方面,同样宣布“永不加增”,现在税率多少,将来还是多少。

古代中国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农业国家,在厘金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商业税,就是有也很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赋税,人丁税消失后,就单靠一个田赋。

朝廷每年收到的田赋总是那么多,所以国库收入也是固定的,大约为四千万两。如果丰年或者太平无事,做皇帝的再节俭精明一点,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