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 > 拜将

拜将(2 / 2)

内理政。

1853年10月11日,咸丰在紫禁城乾清门外举行拜将仪式,拜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第二天,任命奕訢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办理京城巡防事宜,一个月后,又让奕訢正式入值军机处,接触各种军务政要。

不过,当天的拜将仪式却很不热闹。原因不是仪式不够到位,而是参与度不足。即便咸丰亲自下旨让官员们尽可能地到仪式上来捧个场,人也到不齐。不来的人都请假出京了,给出的请假理由几乎千篇一律:“我父母年纪大,需要照料。”

当然也有没溜号的。这些人里面有很多是翰林之类的穷酸官员,他们没钱雇“高价马车”,只能留在京城里陪着皇帝听天由命。

皇帝还留在京城,官员们却“无不如鸟兽散”,时人遂作一喻,把溜号的人叫作“国乱出孝子”,把穷得逃不去的叫作“家贫出忠臣”。

此情此景,让咸丰看了着实心凉。

在明亡前夕,崇祯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可是任他再怎么敲,也没能唤来一个大臣。临死前的一刻,他在衣襟上愤然写道:“皆诸臣误朕。”

人的短视和愚蠢有时可以达到惊人的地步。北京城陷后,所有投降或躲藏的大臣太监,或被砍头,或被讹诈,下场都没有比被他们抛弃的皇帝好上多少。

时间在运转,朝代在更替,人间世情百态却永不会改变。咸丰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明朝那位亡国之君的处境和心态。几百年后,他也会去敲响丧钟,也会在树倒猢狲散的凄凉中,孤孤单单地去“死社稷”吗?

皇叔,只有你能救我了!

实际上,论能力和魄力,绵愉远不及咸丰的老爸道光,这位皇叔能被拜为奉命大将军,靠的只是资历。真正可以救咸丰一命的,是参赞大臣僧格林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