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动摇不定,而且仍以为依靠天津防务就可以将英军阻击于国门之外,便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伊里布一行只会徒劳无功。
果然,道光对伊里布连见都未见,仅仅给了一个七品顶戴,让他跟着耆英办事。伊里布得不到皇帝召见,当然也谈不上汇报什么“夷情”了。
一叶而知秋,张喜意识到道光对“夷情”还没有深刻认识,耆英、伊里布此去,不过是做做陪衬,难以建功。正好他的身体也不好,父母又需照料,于是在伊里布问他是否愿意南下时,张喜即以病相辞,表示自己去不了。
其实耆英也认识张喜这个有名的家丁。事实上,他不仅认识,还一度打过张喜的主意,想借机将他召入自己的麾下。
对带着伊里布玩,耆英兴趣并不大,都是身份地位差不多的同僚,有了功算谁的?并且他还听说,伊里布在浙江能和英国人实现停战,并成功收复定海,全系张喜一人之功。
耆英真正感兴趣的是张喜。他曾把张喜叫到自己府上,问这儿问那儿,一会儿问问“夷情”,一会儿又问问张喜多少岁了,家中有几口人,父母怎么样。
话锋一转,耆英忽然发问:“你为什么不跟伊中堂(指伊里布)?”
张喜莫名其妙:“没有哇,我去过张家口,现在只是中堂让我回来养病的。”
耆英哦了一声,又问张喜:“那你今后还会跟着伊中堂吗?”
张喜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是当然,中堂待我很好。”
旁敲侧击了一会儿,耆英逐渐进入正题:“我看你年轻有为,很可以为国家出点力,你能不能跟我一起到浙江办理洋务呢?”
终于听出了弦外之音。相比于虽遭赦免,却仍受朝廷和皇上冷落的伊里布,耆英显然是一根高枝,然而张喜并不是那种舍弃故主,嫌贫爱富的人。何况他觉得耆英并不尊重人,面对面说话,手里还拿着鼻烟壶,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