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奕经上殿面君之时,道光特地交给他一纸诏书:“凡失守各城的逃兵逃将,一律军法从事。”
虽然授予了这么一柄沉甸甸的尚方宝剑,但在前方连战连败的不利境况下,奕经的奉旨出征早已没了奕山挂帅时那股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道光本人在“剿”“抚”的态度上也开始出现松动,变得不甚明朗起来。
第一个窥测到这一切的是首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穆彰阿,他给道光上了一个奏折,请求释放琦善出狱,让他跟着奕经到前线去效力。
琦善此时已成了“主抚派”的象征,若放在过去,穆彰阿是断然不敢上这样一个可能引火烧身的折子的,他敢上,就是抓住了道光的心理变化。果然,道光看过奏折后,很快予以批准。
穆彰阿这道折,有迎合皇帝的意思,但也有意无意地救了琦善一条命。此前琦善已被定为斩监候,秋后就要勾决杀头了。
奕经本来是个天生没主意的人,皇上让带琦善,那就带着这小子去玩玩吧,倒是他的一位幕僚颇有政治眼光,力劝奕经不能这么做:您以扬威将军的名号出征,主要使命是战,而不是抚,让琦善跟着算怎么回事呢?别人肯定说你三心二意,又想战,又想抚,最后可能是两边都不讨好。
奕经一想是这么个理儿,便上奏说我不带琦善了。扬威将军的话很管用,道光听后马上改变了主意,这样一来,爵爷死罪虽免,活罪难逃,奕经不要他,他被押到关外做苦差去了。
乱点鸳鸯谱
奕经的态度是有了,可世上的事,光有态度不行,你还得有能力,恰恰奕经欠缺的就是能力。奕山出征广州还知道要发动火攻,奕经则是一脑袋糨糊,啥也不知道。
为帅的不行,要是底下将佐厉害一些,或者还可以予以弥补,可跟着奕经出京的官员基本全是一些废物。他们这些人平时久居皇城,既无实权,也没油水,愿意出来只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