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 >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7 / 13)

一展。

那么,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死于前线,为国尽忠。

后者慨然应诺:好!

对于赵登禹这样的爽直汉子来说,这一个字的承诺可不是随便说说,那是要用行动兑现的。

听了萧振瀛的汇报,宋哲元顿觉眼前一片光明。

有赵登禹这员虎将在前方,我必操胜券。

宋哲元,字明轩,山东乐陵人,是老西北军“五虎上将”中最突出的一个。

冯玉祥给他的评价是八个字两句话,一句叫“练兵有方”,一句叫“勇猛沉着”。

练兵有方,晋东大练兵已经说明了问题,接下来就是“勇猛沉着”。

宋哲元写下一道手谕,中有两个“不求”,尽显其勇猛作风:

第一,不求有功,只求能撑。

第二,不求打出19路军那样的声威,只求不让日军小看我们。

光勇猛还没用,最重要的是“沉着”,即拿出切实有效的御敌之策来。

喜峰口开战以来,短短两天时间,已伤亡2000官兵,也就是说,一眨眼的工夫,两个团没了,平均一天要消耗一个团。

29军总共才九个团,如此打法,一个星期过后,宋哲元就只能做光杆军长了。

显然,继续死打硬拼是不行的,所谓“有招想去,没招死去”,脑筋不会急转弯,前面就只有死胡同。

日军能占有优势,是因为在喜峰口的后方建立了炮兵阵地。此地名曰白台子,它构成了对29军的一个重大威胁,必须除之方能后快。

既然白天的正面进攻受阻,为什么不把直线改成曲线,白天变成黑夜呢?

宋哲元断然定策:发动一次大夜袭,以彻底扭转战局。

带着宋哲元的手谕和方略,萧振瀛飞驰前线,主持召集了前敌紧急军事会议。

会上,仍然有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