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变法,这个难度无疑是非常艰巨的。
一旦秦国答应变法,必然会陷于内乱,这个时候,楚国就有充分的时间来兴建水师。
传讯使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了内官。
百官们面面相觑,黄歇更是紧紧的咬着牙。
此刻,熊完打开书简,定眼看去,眸光闪闪。
半刻之后,熊完大笑道:“吾儿果然了得,儒家也果然了得啊!熊启居然还能记得寡人,寡人这番还真是受了他的大恩啊!楚国大幸。”
说完,熊完将手里的竹简递给了黄歇。
黄歇一眼看去,心中一阵不适。
儒家在颍川作乱,吸引了秦庭的关注,最终,在负刍暗中帷幄之下,以及熊启的帮衬之下,最终让秦国答应了王道宽法。
黄歇嘴角抽搐,将书简递给了其他的贵族。
众人看完之后,纷纷稽首道:“恭喜大王,恭贺大王!”
熊完摆手说道:“没想到,熊启和负刍,这兄弟二人携手,做到了连寡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幸哉,既然如此,大楚,再无忧矣。”
昭群上前一步,拱手道:“大王,公子负刍立下如此大功,大王不可不赏!”
熊完眯着眼点点头道:“那以你之见,当如何赏之?”
昭群接着说道:“负刍公子已然成年,对社稷功高至大,又出身儒家,就赏赐而言,臣以为,封君合适。”
昭群的话音一落,昭氏等臣子们也都纷纷附和。
唯有黄歇半天没说话。
但此番看在黄歇眼里,黄歇顿时心中一片了然。
整个朝野都知道,他黄歇是支持熊悍的。
如今,寿春更是在他黄歇封地里。
让原本的楚国昭氏和景氏两大贵族远远的离开了国都,其根基多在江夏,岭南等地,也算是远离中枢,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