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启说道:“即便你说的有道理,就算,整个朝中的楚国人,都按你的做,可是,这秦庭里,还有宗室,还有秦国本土的臣子,他们若是合力阻止王道宽法,又能如何行事?终乃水中望月。”
负刍摇头道:“兄长多虑,只要兄长提出,宗室必然会鼎力答应。”
熊启看着负刍,道:“这又是为何?”
负刍说道:“秦国至变法以来,摒弃王道仁义,恰好便是儒家之真意,此后,推行耕战国策,以实力雄视天下,方有今日强盛的秦国,秦国宗室,这百年变法之间,最受其累,所以,复辟旧制之事,在宗室之中从未断绝,王道宽法,只是宽法,而非秦王忌讳的复辟,这不就是给了宗室一个很好的借口吗?他们只要知道王道宽法,如何会不欣然的支持?”
“当初但凡提出复辟之事,皆被秦王所嫉恨,但如今可是当时?孝公之后,惠文王,昭襄王时期,秦国虽恒强,但其国内大势根本上没有变化,依旧处在图强之时,可今日不同,秦国创下了古往今来未有之功业,疆土何止扩千里之远,拥有列国之民可受过秦法之苦?此时提出,恰逢其时!”
熊启不可思议的看了看负刍。
心中是非常佩服这个庶出的弟弟的。
此时,他终于明白,这么重要的事情,君父怎么会让他来。
可见,在来秦国以前,负刍必然是说服了楚国上下朝臣。
这其中的好处很多。
比如,一旦变法实施,他熊启就成为秦国权利最大的人,甚至一举超越苏劫,而宗室也会因为对他感恩戴德支持与他。
让宗室和楚国臣子彻底的绑在一架马车上。
成为秦国新法的推动者。
然而,天下百姓因为从此以后,会少受秦法之苦,亦也会感恩于他。
秦国此时,又会因为陷入变法之繁,作为母国的楚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