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如何,哪怕是医圣也不敢贸然去推测。
比如《伤寒论》中的某些记载,患少阴病六七日,腹部胀满不大便者,应急用泻下法,宜用大承气汤,患少阴病,自痢下而便清水,大便呈黑、绿色,胃脘部必会疼痛,若口干燥者,可用攻下法,宜用大柴胡、大承气汤主治。
诸如此类的记载,那都是经过验证总结而来,患者患病四五日什么情况,七八日什么情况,有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剂,那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无中生有要比借鉴照用难得多,就好比习武,你自创武功要比学习别人的武功难得多。
对中医人来说,每多一个成方,每多一个可以灵活使用的方剂,都能让后来者少走很多弯路。
方浩洋和秦卫华之所以吃惊,之所以惊讶,正是因为方寒给应海涛拟的这个方子以前没有过,现在用在应海涛身上效果却出奇的好,而且这个方子还可以灵活使用。
如果方寒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这个方子的适用病症,那么这个方子就可以作为一个成方,让其他的中医人拿来用,这样一来,一些类似于应海涛一类的患者有可能就会得到有效的救治,哪怕这些患者遇不到方寒,只要这个方子的用法传出去,他们也有可能跟着受益。
陈远看了一眼方寒,心情那是相当的复杂。
历史上能够留下经典方剂的医生,哪一位不是名医,哪一位在当时不是声名赫赫,不仅仅历史上,国内仅存的几位大国手,每一位都有着自己的绝招绝技,都有着自己属于自己的特色方剂。
比如李可李老,不如郭文渊,比如罗元辰。
可方寒,方寒这才多大,二十来岁的年纪就琢磨出了属于自己的方剂?
哪怕是方浩洋和秦卫华都没这个本事。
怪不得秦卫华会说方浩洋捡到宝了。
倘若方寒把这个方子总结出来,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