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宗对于‘空’的认知,是以‘四大皆空’为基准石。当他提出以“五蕴皆空”为基准石时,能够理解其理论的少之又少,反而遭到整个佛宗的抵触和无情打压。
所以,他没想到,他参悟一生的“五蕴皆空”竟被眼前这个年轻人一语道破。他自命佛性极高,未想到还有比他更高之人。
楚逸谦虚道:“算是吧。只不过,这五蕴皆空的本源又是什么?”
对于“五蕴皆空”之理,楚逸基于他在现世的知识理论体系,尤其是拥有的哲科思维。
拥有哲科思维之人,能够对事物进行抽丝剥茧,尽可能看到事物本源。
老者顿时有种千里遇知音的激动,迫不及待道:“世间所谓的‘我’仅是五蕴暂时的和合,‘我’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人之所以有痛苦,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偏偏对五蕴生起的‘我’拥有强烈的执著,如此怎能脱凡?”
“那些蠢货,以为参透了‘四大皆空’便可成佛。殊不知,依旧没有从五蕴组合成的自我中得到解脱。五蕴才是三界之内的生死之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成为佛,证得永生。”
楚逸被他这番话深深吸引住,神色时而惊喜,时而困惑,时而苦恼,时而平淡…
老者越看越喜欢,等待了几百年,终于等到心目中那个极佳的肉身。只要夺其肉身,占为己有,那么自己就可以破开封印,离开这个暗无天日的鬼地方。
然后,有仇的报仇,大开杀戒,以一人之力独挑整个玄门,以泄心头之恨。
按照楚逸的理解,大多数的凡夫俗子,根本不知道五蕴组成的‘我’是空的,即使在观念上知道是空,事实上执著还在。
世俗世界中,大多数人每日在贪、痴、慢、疑中生活,对身外的事物有要追求的、放弃的、喜爱的、厌恶的感觉;对自身也有骄傲、自卑、没有安全感,这都是不知五蕴皆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