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内的人类总人口数却并未减少,反倒从两百多亿提升到了四百亿,基因的多样性并未因安乐计划而受创。
这下,观念又被统一了。
自2351年起,第一艘长二十余公里,可以搭载三万名乘客,装载了可达三分之一光速的介质推动引擎,由生物电池、生物膜光翼和可控核聚变提供能源的奋进者一号脱离了海王星自转轨道,飞往太阳系外。
按照原定计划,奋进者一号将在十六年后抵达比邻星系,并在比邻星b上扎根。
此后十年,奋进二号、三号直到十一号陆续扬帆起航,去往不同的方向。
2367年,第一代戴森膜完成生长,并开始供能。
自此后三十年,可以容纳十万人的新奋进者以平均每年十余艘的速度出发。
再到2401年,戴森膜完成进化,装载了新型类曲率引擎,可达到0.99倍光速,可容纳三十万人的超新奋进者系列再度出发,每年数百艘。
比起前面两个不同版本的奋进者,超新奋进者搭载了更先进与稳定的护盾系统,同时也是模块化组成,可以随时化整为零,生存能力更强。
时间一直走到2490年,人类在此时完成分割,走向了不同的分岔路口。
经统计,在这139年间,人类一共往太阳系外送出五万余艘奋进者号,拢共一百五十余亿人。
2343年时,太阳系内共有四百五十余亿人,到2490年时总人口稍微下滑至三百七十亿人。
此时,以人类的生产力,在第三代戴森膜的帮助下,其实可以用最后的十年时间全员撤离太阳系。
到了这个时候,意见一直统一的救世会终于产生了严重分歧。
部分人认为应该全员离开,既然太阳系注定会被盯上,那么不如将全文明彻底化整为零,放弃母星。
另外部分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