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方面内容互为补充,一个是理论推算,一个是实际演习。
实验结果很有趣,呈现出极其多元立体的反馈。
人们的反馈根据末日降临的年限差别以及志愿者自身的状况差异化表现出极大差别。
假定十年之后就将迎来末日,绝大部分接受主题模拟生活和问卷调查的普通人均表示那是十年之后的事,自己要考虑,但目前并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全部,必须解决眼前的信用卡账单,然后等有点余钱了,就要赶紧多囤点枪弹,然后到农村里找个安全的地方呆着。
如果是单身汉,最后可能会再加上等事情真要发生了,就疯狂一把之类的念头。
如果是中产阶级,则会尝试维持住自己的生意和事业,依然要囤积枪支弹药,并会尝试组建自己的团队。
如果是上流社会的大商人,则又会在中产阶级所做的准备基础之上,尝试更多的合纵连横,以及赶紧掏钱资助马斯克尽快完成太空旅行的研究探索。
有机会的话,必须要搞一张船票。
当这个问题换到百年之后时,人们的反馈变了。
无资产者倾向于直接什么都不考虑,那都是自己死后的事情了,哪管得了那么多,该干嘛干嘛。
中产阶级大约会再增加一条,就是不留后人,免得后人受苦,至于自己,尽量在死的时候刚好把钱花完。
大资产阶级则依然是赞助太空项目,并对未来保持热情。
再把问题换成千年之后。
绝大部分人的回答都很直白。
一千年?那是什么?与我有什么关系?我的骨灰都见不到那一天。
光是应付眼前的账单、工作、生意都够让我焦头烂额了,我会管一千年以后的事?
疯了吗?
陈锋对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
这才是正常人的思维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