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上规定不准私自看法树林,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绝对禁止。
况且,随着人口的增多,对木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几个月的时间,楚城也有了简单的道路,虽说依然灰尘漫天,却已经初具规模。
道路两边临时搭建起来的木屋人进人出的,中原各地不同的方言在这里出现。
可以听到浙江的、湖广的、四川的、河南的、两广,还有胡建……哦不对,是福建的。
概括起来主要是西南官话,中原方言、吴越系和粤语。
明朝时期的北京说的可不是21世纪的北京话,明朝时期的官话是南京话,属于吴越系。
这是朱元璋时期推行的“洪武正韵”,有8个音节。
后世的北京话,是雍正时期推行的,揉入了不少满语,也简化了许多。
所以,这楚城的官话自然也是南京话,因为官员们都必须学官话的。
不然宣见到北京陛见皇帝,一口的粤语,你让皇帝情何以堪?
既然官员们用南京话,一些迁过来的有钱人平日里免不了办手续,自然也都使用的南京话。
就这样层级传染,你可以看到一些四川人也开始学着在公众场合说南京话。
当然,你甚至可以看到少部分辽东过来的人,和广州人在那里热心交流。
广州人可能做生意做习惯了,许多事情都会特意去顺着他们。
于是,你还可以看到广州人在那里说辽东发……话。
姚启圣和施琅坐在路边的小酒馆喝酒。
酒在这里卖得很贵,一般人喝不起。
姚启圣有些震惊,这位施公子还真是有钱啊。
若是他知道施琅是海军大将施大瑄的儿子,可能会震惊得下巴都掉在地上。
“施兄,刚到这里就让你破费,我这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