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自己往上走的路。
看着太液池清澈的水,崇祯沉思片刻,才说道:“在朕西征的一年里,太子怎么样?”
“太子殿下宅心仁厚,对待官员和百姓都很好,百姓无不赞颂太子仁德。”
“仅仅是仁德还不够,他对治国的理念有新的认识吗?”
太子这个年龄,正是学习的时候,正是对外界事物认知搭建的时候,是最好塑造的。
李岩心中微微沉了一下,皇帝为何突然问关于太子这些事?
莫非皇帝也察觉到自己察觉到的那些东西?
李岩说道:“太子熟读陛下的《阶级论》,在财税、行政、司法方面都颇有建树,对《大明新律》也熟练在心。”
“并且太子还亲自参与了新一轮的火车网建设计划,官员们对太子的评价也很好。”
“顾炎武称赞太子礼贤下士,做事认真、踏实。”
“刘惜君称赞太子为人正直、尊爱弱小,虽居上位,而不骄。”
“连黄宗羲也说太子是一位雅达、宽宏之人。”
李岩说了这些,崇祯都听在耳朵里。
他突然问道:“你呢,你这个老师,如何看待太子?”
“太子性格温和,做事沉稳,虽不似陛下这般有大魄力、大毅力,但却能做到细致认真,虚心请教,愿意学习,愿意亲自参与。”
“这些本身就是难得的品质。”
“还有呢?”崇祯笑道,“你这个老师不能只表扬你的学生吧,难道太子没有缺点?”
李岩心中不由得苦笑,陛下,您可真会为难人啊!
做臣子的,指责储君的缺点,这是不敬。
“你但说无妨。”
李岩说道:“太子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但耳根子软了一些,还是缺乏最基层的磨炼。”
他说的已经很委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