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新领导上位后,都会提出一套自己的战略来显示自己的能力。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袁可立的确是一个务实的人。
“既是如此,辽东暂且不必再提,车臣汗还欠朕一个人情,朕还想着我大明好儿郎们去他漠北替朕要回这个人情。”
皇帝这么一说,大臣们也都笑起来,君臣关系倒是其乐融融。
皇帝说道:“国债的事情处理得如何?”
陈子龙出列,他将一份债券凭证呈递上来,说道:“请陛下过目。”
这是一份制作精良的债券凭证,淡蓝色,纹路清晰、优美,上面绘制着黄河图纹,看起来大气而典雅。
再看上面的数字:100两!
也就是说,100两起购,这是面值最小的。
100两在现在的大明朝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一个工人在崇祯五年每个月收入是1两银子,崇祯九年,伴随温性通胀,现在一个月是1.2两银子。
100两,需要一个工人不吃不喝干83个月,大约7年。
如果是在21世纪,一个打工人一个月5000月,不吃不喝工作7年,就是42万元。
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
而且100两是最小面额的,还有1000两和10000两。
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说好了,最开始的国债是让有钱人来买的。
为什么?
因为国债整个规则还不明晰,肯定要坑有钱人……也不能这么说,是规则和整个管理流程都还没有确定。
如果一旦门槛放低后,参与人数暴增,银行工作量暴涨,很容易出错。
一旦钱的统计出错,就是大麻烦。
所以,通过面值来过滤一部分人,再通过规矩筛除掉另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