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传播、反射、共鸣、隔音效应,关于比重、关于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和阐发。)
再例如农学院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这些在中国古代,都是属于杂学范畴,是不如传统读书人法眼的,但现在都被崇祯放到了北京大学做正统教材。
不仅如此,他自己编写的一系列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公式,也被排版印刷了出来。
例如《力学定律》、《元素周期表》,这些都是根据后世的物理学和化学理论知识写成的。
例如“热胀冷缩”原理,例如“摩擦生热”原理。
其实这些原理,中国古人有发现,但没有具体的总结出来。
例如热力学的单位,以及各种计算公式。
这些理论刚开始让他们硬啃肯定是不现实的。
毕竟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如同读天书。
所以这些教材还没有正式颁布下去,只是做了初版的编写。
编写完,还需要格物科学院的人去一步步做实验。
实验能做出多少,就正式编写多少上去,总比没有好。
新学的确要注入更多的工科类的东西。
至于崇祯自己写的《国富论》,自然是已经大肆印刷出来,放到北京大学,成了北京大学最热门的书。
这一上午,崇祯都在浩渺的新学教材里忙碌,将其中该往后面排的全部往后面排,现在就可以印刷,拿出来加入进去的也全部拿出来了。
没办法,这种事,暂时还真得他亲自来做,不要怕麻烦,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不能马虎,也不能乱开玩笑。
这一忙就忙到下午。
乾清宫的钟响了,按照穿越者崇祯重新制定的计时规则,现在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为什么要将古代的计时做调整?
当然是为了更加便捷,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