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摆了摆手,却没说话。
皇家血脉里头是有不少优秀之人,但是更多的,还是平庸碌碌之辈,倒是这个朱音埑,的确让他刮目相看。
却不知道,明日他能否表现的尽如人意。
将此事暂时搁到一旁,朱祁钰转向一旁的成敬,指了指他刚刚捧进来的奏疏,问道。
“朕嘱咐你关注的事情,可有了动静?”
成敬于是上前,从一摞奏疏当中,抽出了十来本奏章,放到朱祁钰的面前,道。
“皇爷,这几本奏疏,都是请求派遣使团前往瓦剌和谈的,大多都是御史上本,领头的是右副都御使萧维祯。”
“除了科道风宪之外,定西侯蒋琬和英国公府的张輗也各上了本,说是天下如今已然承平,为天家和睦计,当尽快迎回太上皇,不宜继续拖延。”
听了成敬的话,朱祁钰随手翻开了这几本奏章,大略扫了一眼其中的内容,脸上不由得浮起一丝冷笑。
终于是按捺不住了吗?
迎回太上皇的声音,在朝中时隐时现,基本上就没有断过。
从科道御史,到六部郎官,甚至是地方上的一些官员,都各有上本。
还是那句话,如今的朝堂之上,迎回太上皇是政治正确。
于国而言,太上皇亦是天下人的君父,君父被敌寇所挟持,对社稷而言,始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于朝廷而言,太上皇还在迤北一日,哪怕大明打赢了瓦剌,那土木之变的影响也无法完全消弭。
于皇家而言,长兄还在迤北受苦,天子身为幼弟,如何能够安稳度日?
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天下人都是希望迎回太上皇的。
天下百姓都是淳朴善良的,他们相信高高在上的君父,是英明睿智,心怀天下的,土木之变的惨败,都是因为王振擅权,胡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