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越大,在皇帝和外朝发生矛盾的时候,越容易居中调和。
这是职位本身对官员的要求不同,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但是一旦内阁越过六部,成为朝廷之首,那么问题就严重了。
但凡是入仕的官员,没有不想往上爬的。
当六部七卿是文臣顶点的时候,他们便会朝部院堂官的方向努力,去做出政绩。
当内阁首辅是文臣顶点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会朝内阁的方向努力,去养望,去结党。
人性如此,不可改变。
这一点,说起来是他的错,准确的说,是前世的他犯的错。
内阁是从他的手里长起来的,他当年在这件事情上做出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让时任吏部尚书的王文入阁成为首辅。
这个先例是他开的,也就埋下了内阁凌驾六部之上的祸端。
有此先例,往后的几代里头,六部的尚书便低人一等,自己都想着怎么从尚书到阁臣。
要知道,能做到尚书位置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人脉关系,他们为了入阁刻意经营之下,结党的速度是超乎想象的。
所以,内阁必须要受到限制。
在他的手里,往后只能有内阁大臣往六部尚书升迁,决不会出现尚书向内阁升迁。
当内阁和各部院的侍郎一样,成为朝臣向尚书位发起冲击的跳板和过渡之一。
那么,就算不能消弭党争,也能将祸患尽可能的降低。
这也是他暂时想到的最好办法。
内阁现在有崛起之势,但是还能遏制。
前番,他要让王直入阁做首辅,受到了朝臣的集体反对,所有人都认为,这是贬谪。
这一次瓦剌之战,王文当居首功,王翱次之,最终王翱成为首辅,王文接任天官,朝野上下都认为正常。
这都说明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