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隋第三世 > 第298章:得陇望蜀

第298章:得陇望蜀(2 / 6)

守御关中的战略要地,这些地方必须趁李唐虚弱之时掌控在手。

而汉中无疑是必要掌控之所。

汉中是秦蜀之咽喉,是关中、巴蜀共享的天然门户和缓冲地带,因而也是南北政权重要的衔接地带,汉中的得失,对南北分合的影响极大。

得汉中,则南北一体;失汉中,则南北对峙。通常来说,当汉中被南方政权所控制时,双方往往以秦岭做攻防天险;当汉中为北方政权所控制时,南方政权只能凭巴山防御。

早在商代时期,汉中属褒国及以古蜀国,殷卜辞中有‘伐缶(褒)与蜀’的记载。在当时,汉中既是蜀国的北方军事重镇,也是殷商向西南扩张的战略前沿地带,两国在此发生了多次战争。

到了东周前期,褒国亡于庸,汉中地归庸国。周匡王时,秦、楚、巴联合灭庸,于是汉中北部地区属秦国,南部归巴国。在灭国之前,褒国向周幽王贡献了美女褒姒,从而衍生了“烽火戏诸侯”的史话。

随后,秦国与巴蜀在汉中也多次发生冲突和拉锯战。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南北双方为了连通关中与巴蜀,分别在跨越秦岭、巴山的山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成为南北通行的通道。

它们是战略天险,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代十分重视,前仆后继,频繁修缮。

至今,汉中犹存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故道(陈仓道)等以及世界上最早用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石门等,堪比鬼斧神工,成为古栈道之乡。

秦末,群雄纷起。后来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刘邦在汉中韬光养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击关中,攻灭项羽,最后统一天下。

从而也就有了“得汉中者得天下”之说。

东汉时,汉中郡治由西城迁至南郑,从而,汉中郡治迁入本地,终于名副其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