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之上,决计在我之上。”
最少朱祁镇之前没有想过这一件事情。
只是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朱祁镇就有不少想法冒了出来。
朱祁镇其实并不想与瓦刺提前决战,毕竟河北水利还没有完工,即便是完工了,河北的民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等河北粮草积蓄,非数年不可。
朝廷盐税虽然一点点增长出来,但是完成所有的改革,也是需要时间的。宁波倭寇之事,固然不大,但是朱祁镇也知道海运并不是太安稳的。
这样一来,朝廷调配南方物资的速度,就要受到运河的限制。
一年四百万的粮食,在承平时期还好,但是一旦打起仗来,完全不够看。
千言万语一句话,朱祁镇还没有做好准备。最少没有准备好,与瓦刺进行长期的鏖战。至于停战,想都不要想。
不是朱祁镇不想,朱祁镇固然不想向瓦刺低头。但是已经进化成政治生物的朱祁镇,更多思考都是基于利益,如果利益足够大,朱祁镇不介意低头。
是因为大明与蒙古的世仇关系。
一旦打起来,朱祁镇想要议和,必然要损失自己的政治威信。一旦瓦刺与大明正式开战,朱祁镇是决计不是要喊停那一个。
但是一时间大明没有能力将兵力投放到漠北去。灭不掉瓦刺,所以战事长期化,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所以,基于战事长期化的准备。
朱祁镇并没有做好。
财政的积累,资源的调配,乃至军事的改革,特别是军事的改革,根本就是流于表面,根本没有深入。
所以,朱祁镇问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瓦刺的反应,说道:“国公,如果大军出塞击兀良哈,成算几何?还有瓦刺会不会因此与朝廷大战?”
张辅说道:“兀良哈虽然有数万骑,但是绝非朝廷之对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