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称臣为先生,那么臣就将自己主持朝政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陛下,那就是人力有时穷。”
“陛下有汉武之志,将来定然会北击瓦刺,耀兵漠北。但是天道有常,人力有穷,很多事情即便陛下竭江河之力,穷日月之行,也是做不到的。”
“知可进则进,知可退为退,世称名将,知可为则为,知不可为则不为,世为名臣,知不可为而为之,纵然是智如诸葛武侯,也不过出师未捷身先死。”
“顺天而为,无为而远,逆水行舟,进退两难。”
朱祁镇听了,微微一叹,暗道:“杨士奇果然是老了。”
“自古以来,从来是人定胜天。如果按他的想法,岂不是我什么都不用做,做一个太平天子,就不就行了。”
“果然,古人都是少年学墨法之道,中年为儒生,老年为佛老。”
“杨士奇也是如此,此言不足为听。”
只是朱祁镇心中碎碎念,却并没有影响到,朱祁镇的表面功夫,毕竟杨士奇实在是大明的柱石元老之臣。
而今就要还乡了。
可以说,这一次乃是朱祁镇这一辈子见到杨士奇最后一面了。朱祁镇不管杨士奇说什么话,都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
不愿意伤老臣之心。
只是他并不知道,杨士奇何等老辣。一眼就看出了朱祁镇的心绪,或许朱祁镇具体怎么想的,他并不知道,但是那股不以为然的态度,却是隐瞒不住的。
杨士奇心中难免失望。
可以说,朱祁镇是杨士奇看着长大的。他很早就遇见了,大明与瓦刺之间,有一场大战,这一场大战即便瓦刺不发动,当今长大了,觉得准备好了,也是要打的。
杨士奇不怕打仗。
特别是大明与北元可以说是世仇了。打瓦刺杨士奇一点没有不支持。但是他担心是,朱祁镇与太宗皇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