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如果政治清明,太祖皇帝的规划,能做到便罢了。
但是从古到今,军中从来不是善地。自然有人想要逃走,而且卫所军官,非但不抓捕,反而有些纵容,因为这些人逃走之后。
这些人的饷银口粮,都为上官所侵吞了。
杨士奇整顿军中,最大的动作,就是清查逃兵。
于谦听杨士奇的语气,就知道有一些不对,说道:“老师,有多少人?”
杨士奇说道:“一百二十万有奇。”
于谦一听,说道:“这近乎一半有余了?”
大明朝军队最多的时候,号称有三百多万。但是这里面有很多水分的。于谦判断,大明朝军所有卫所加起来,在额兵丁,应该有两百多万。
这一百二十万的空额,也的确是一半有余,也太多了一点。
于谦随即明白了,这逃兵不等于空额。在逃的士卒或许不是一次逃亡的。
但是这么大的数目也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明卫所军队战斗力,已经不能再指望了。如此大规模逃亡,说明每一个卫所不可能没有逃兵。
这样的军心士气,还如果为战?
于谦只觉得后背上冷飕飕的,说道:“老师,您受先帝重托,辅佐幼主,这样的事情,就不管管吗?”
杨士奇带着几分苦笑,说道:“管,怎么管?军中各级军官,将士卒当做仆役家奴,百般苛责,北京城大工,动则数十万之众,这些人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大多都是军户。”
“长城修不修?北京建不建?”
“我清清空额,倒也罢了。如果清理军中情弊,你看英国公张辅,和我拼命不拼命?即便是慈宁宫也不会让我这样做的?”
如果将卫所的兴衰与勋贵的兴衰连在一起看。就可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