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认为郑国有点强,必须进行适当的自我削弱,选择一位霸主坚定地与之为伍呢?是子驷。
那么,子驷为什么会有那种想法?还不是郑国一再左右横跳,闹得晋国或楚国根本无法相信郑国,一旦发生战事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揍郑国一顿。
不了解或不支持子驷那种想法的郑国贵族,他们不是被消灭,就是遭到了流放。
子驷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完成了投靠晋国的步骤,缺少的只是花时间来恢复郑国的信誉值,局势的变幻却是令子产又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刻。
侯氏等五个家族的不满有被郑国公族发现吗?要说完全没有,郑国的一帮公族该是多么瞎呀。
包括子产在内的所有郑国公族,他们不但小瞧了自己对非公族贵族的打击程度,又或者将削弱非公族贵族视作一种理所当然,并且明显错误地估计了侯晋等人的决心。
子产能讲出那样的话,一定是察觉郑国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刻,否则不会用背刺这种掉人品和国格的手段来试图挽救自己的国家。
有那么一件事情,吕武带着七万晋军过来,再加上士匄所部,合起来应该是有个十五六万的数量,联军那边稍微目测有个十一二万的规模。
吕武手里的军队怎么只剩下七万?
郑国都城陷落,君臣遭到俘虏,该多傻才不会抓住机会狠狠地掠夺?
吕武肯定是要分兵出去尽情收获的嘛!
现在的情况是“斗首”的晋军数量比联军多,并且吕武还带来了七万生力军,需要郑军玩背刺才能获胜吗?
另外一点,吕武可是亲自来了,他的存在价值或许无法比拟十万军,怎么也能值个三五万军的吧?
战事的进展到了这一步,反晋联盟的援军再不过来,他们的失败会成为定局;哪怕是有援军抵达,顶多就是增加交战的时间,或是寻求输得更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