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空会过来教学,吕武有时候也会亲自过来讲课,等于说并没有固定的教室。
这个并不是吕武不重视学社,只能说是当代的条件不允许。
拿家臣来说,他们更愿意拿有限的时间去建功立业,为自家的子孙挣下一个正式的贵族身份和大大的家业。
“或许需要让教学也归入记功?”吕武看的是梁兴在教《诗经》。
梁兴讲一句。
学生跟着复读一遍。
每一名学生前面还有一个放着细沙子的小木框,他们手里又拿着一根小木棍。
读书就读书,自然不可能做什么摇头晃脑的举动。
话说,一边读一边摇头晃脑,是颈椎有毛病,还是在活跃脑浆?
谁要是带头那样搞,信不信吕武会帮他们治好颈椎病。
有那样的举动,更应该发生的是脑子晕懵掉吧?摇久了,不是智障也该变成智障。难怪教出来的基本是米虫,仅有少数几个脑子能承受不断摇晃的学生像个正常人。
不信?去一边读书一边摇晃脑袋,不用坚持一辈子,坚持个两三天试一试,走起路来都要东倒西歪。
这里却是吕武狭隘了。
那种读书叫诵读,也叫吟诵。因为各个时期语言发音方面的不同,喜欢用一种韵律来读书,再加上没有标点符号,读书人一般不是那么懂断句,于是在读书的时候就晃头晃脑的用肢体的摆动节奏附和一下,便于断句和记忆,声音也能阴阳顿挫。
现代人有标点符号,再来是没那个读书摇头晃脑的习惯,干起来除了弄得头晕脑胀,很难有其它什么效果。
阴氏的学社分为几个阶段,初步当然是识字,再来才是各种学科。
吕武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没搞全方位的发展,也没有那个条件,大体上分成了各种管理学,着重于农耕和军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