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柳如是假扮成了一文士,正持着伞,同其他士子一样,看着被处决而惨叫的钱谦益。
不过,与脸上麻木或愤慨的其他士子不同。
此时的柳如是脸上只挂着两行清泪。
柳如是知道钱谦益犯的是死罪。
所以,她没有觉得钱谦益现在所受的刑罚有丁点的不对。
因此,柳如是脸上没有愤恨之色。
但柳如是不由得自言自语了一句:“早知有今日之痛苦,当日为何不肯与我同赴黄泉!”
而柳如是来淮安后也才知晓,原来在钱谦益与侯方域等江南士绅勾结左良玉清君侧时,当时的大明皇帝陛下正亲临河南前线,与建奴鏖战,而且还击退了建奴大军。
可就在河南得守之时,因为左良玉清君侧,而使得那场军事行动功亏一篑,皇帝陛下和大军不得不退守淮安,而使得河南之地尽失。
如今,柳如是想起此事后也是自惭不已。
柳如是没想到钱谦益和侯方域等江南士绅所说的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会有误。
她也没想到江南士绅口中那个屠戮士绅,残酷狠戾的暴君居然会如此爱民,如此有血性,还如此有英明的见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柳如是喃喃念着据人说是当今圣上的名言,她实在没办法去否认自己以前从江南士绅口中听说的那个昏君其实很可能是一位伟大的君王。
因为建奴近百万大军被全歼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淮安府内外军民们对皇帝陛下的崇敬以及饱满的精神也很真实的出现在她眼前。
所以,柳如是不得不承认,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大明皇帝的认识,似乎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尤其是在她来了淮安以后,受这里的环境影响后。
而对于她以前所敬佩的江南士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