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这只妖怪不太冷 > 第五百三十五章 小猫娘和小狐娘

第五百三十五章 小猫娘和小狐娘(2 / 7)

文章,收获不大,但至少知道了如何去欣赏壁画上的内容。再加上门票自带了两部有助于了解洞窟文化的电影,不仅好看,也对游览洞窟有所帮助,因此他还勉强看得进去。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不同文明碰撞的结果,不同朝代与不同政权在这里携手修建了千年,才有了如今盛景。

虽然莫高窟的建造与佛教有脱不开的关系,雕塑与壁画的内容都与佛教有关,但它的艺术价值却绝不仅仅在于宗教,壁画中所描绘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佛国净土和信徒朝拜。如果你足够仔细,那么你将能从中找到伊朗、印度、希腊等多种文明的艺术痕迹。如果你不关心艺术,你也能从那些小人中发现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与各朝代不同的文化习惯,你会为之惊讶的,因为有很多东西都超出了现代人的惯有认知。

总是能有所收获。

而周离觉得一件宝贵的艺术品总是要有些意义,它记录着什么,它代表了什么,它反映了什么,如果都没有,他就理解不了。

敦煌的壁画尤其诠释了这一点。

周离一眼能看见的就是它所记录的内容——

古人的衣食住行、娱乐方式、精神食粮,甚至古人的技术产品,这上面都找得到表现。

而就算不看这些,只从当时人们下笔所运用的线条来看,也能看出许多东西。

最早的洞窟建造于东晋时期,当时壁画上的菩萨还是西域样貌,余秋雨先生说‘甚至能看出从印度起身时的样子,深线粗画,立体感强,还裸着上身,余留着恒河岸边的热气’,那时佛教在中国才刚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上的菩萨变得更活泼,身形修长,衣着也随着当时人们的审美变得更大胆了,甚至有些看得出清丽病态之美,从中你看得出那时的风流名士们的审美与癖好。

到隋朝病态之美就消失了。

唐朝时期,画工们的笔锋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