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前就止步了,压根儿就没机会直接递到养心殿来。便是想面见皇上,也得先递绿头牌,皇上若召见就翻牌子;可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求见,就真的有被皇上翻牌子的机会——这难度,比皇上召幸后宫翻牌子还大呢,毕竟后宫嫔妃就那么十来个人,可是各衙门的官员可就不知道多少的数儿了。
唯有军机处、内务府的奏折,才会从内奏事处,经由奏事太监们直接送进养心殿里、皇上的案头。
有些自以为权贵,又没能进军机处的大臣,若想着自己的折子能直接送到皇上眼前,且想见皇上就能蒙召见的话,便也唯有走内奏事处这些太监的门路,希冀着奏事太监们能在皇上面前替他们说句话儿,提醒皇上一声儿。
这个规矩严谨,连当初十七爷庆郡王永璘也得按着这个道儿走。即便十七王爷是内廷行走的王爷,有进景运门在乾清门、御前行走的资格,但是行走是行走,奏事是奏事,那是两套规矩——内廷行走的王爷们,若不在军机处和内务府,若想呈递奏折,那也得“舍近求远”,得将奏折送到外奏事处去。
皇上自家亲兄弟都尚且如此,旁人就更唯有这一条道儿可走。
明安自己也是有御前和乾清门行走的资格,但是也唯有借着这样的身份,能跟奏事太监们照面儿,然后还是得求着奏事太监们替他办事儿才行。
明安这些日子这便求着王进福呢。
可是奏事太监们一来也都是谨慎,二来自然是刻意端着,故此绝不轻易承诺这个事儿。
当年十七王爷的事儿,那是太监们没招儿啊,惹不起嘛,这才给报了;结果皇上都给惩戒了。
除了十七王爷,其余这些个大臣,内奏事太监们全都不大放在眼里。得有多老大的情分,太监们才肯替他们担一回风险,到皇上面前去多个嘴啊。
太监的命不值钱,这多一句嘴的,一不小心,那就叫皇上给罚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