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代替皇帝,行这样重要的拜日之礼的,必定是皇帝极为信重的亲王。这肃亲王永锡前几年就曾连续多次代替皇上行此礼,叫人察觉到皇帝对他的看重,也意味着肃亲王一支在本朝地位的抬升。
可是他终究是刚刚获罪,人人都以为这次的拜日之礼必定要换人了。谁想到皇上竟然还是亲选了他去!
当日曾经齐集,亲眼看着肃亲王狼狈不堪地将送给三阿哥的那些陈设玉器取回去的亲王郡王们,一时之间都有些傻了眼。
还是十七爷永璘嘿嘿地笑,“瞧瞧你们,真是‘不识大体’!”
他嫂子说了,这天下最大的“大体”就是皇上的旨意。看不懂皇上的旨意,或者自以为懂了可其实压根儿给看反了的人,那才是这天下真正“不识大体”的人。
——由此一事上便可瞧出来,皇上哪儿就真心地想罚肃亲王去了?
这话反过来说,皇上哪儿就真觉得肃亲王送陈设玉器送错了?
只不过这事儿被有心人查知了,给捅出来了,告到了皇上这儿。那皇上便也不能不管不是?
也是赶巧儿了,春分当日正好还是孝昭仁皇后的忌辰。
昨儿不是莹妃正好还提到了廿廿姐妹两个,可以重效当年孝昭仁皇后与温僖贵妃姐妹两个共掌后宫的故事么?廿廿便派了莹妃去慈宁宫大佛堂为孝昭仁皇后行祭拜之礼。
便也还在这同一天,因给孝淑皇后行清明祭礼的事儿,礼部奏请行礼人员的名单,内里在提到二阿哥绵宁的时候,直接书写了“皇子绵宁”的字样儿,被皇帝特地下旨呵斥。
因宫里的规矩,从来皇子都是只按着序齿排列,称呼“二阿哥”即可,不用单独提到其名字——除非是当年如皇帝自己一般,因已早为暗定的储君,身份已经不同于其他皇子,故此在奏折里,先帝爷才默许了单列提到“皇十五子颙琰”字样。
皇帝严命,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