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八十万?黄道舟的稿费都已经到手了五百万。
三水县是个小地方,搞房地产开发其实没啥大意思,有钱何不如拿去沪城囤房子?
黄进的工程接得越多,接收到抵工程款的房子越多。
黄瀚家拿出现钱买下这些房产用于租赁,黄进的“自强建筑公司”才周转得开。
因此“风牌专卖店”和“事竟成饭店”的盈利除了用于扩张,其余的有一大半转化成了沪城、杭城的房产。
张禹根如今是包租公,手底下有二十几个人,其中有俞独膀儿和几个残疾人。
他们负责管理这些房产、收租。
改革开放初期,搞建筑的事故率比较高,死亡、伤残免不了。
“自强建筑公司”的工地也会出现事故,赔钱、善后的工作必须有。
丢了一只手的残疾人肯定不能干建筑工,干收租的活儿当然能够胜任。
给死于事故的建筑工家属安排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必须有,来张禹根这里管理房产,这工作是个人就能干,而且能够干得长久。
投资房地产必须立足于大城市,建房子没有囤房子赚,黄瀚当然比谁都清楚。
他之所以让三水县早早地把房地产开发搞出来,真的不是为了牟取暴利。
而是为了三水县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是为了让出资的干部和群众增收。
因为房地产开发元年开始的两三年,房价相当搞笑,首都、沪城、杭城、省城普通商品房价格仅仅是四百到五百多一个平方。
这价格跟如三水县这样的县城相比较,连一倍都不足,二十年后呢?少说点也得五六倍呀!
黄瀚清清楚楚记得,二零零七年,三水县市中心的房价两千六百块,杭城西湖区商品房的均价接近两万。
一九八七年手里有钱,准备投房地产,该往哪儿投?只要不是傻子,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