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依旧,一个字---省。
这钱是省出来的。
如果能够削弱藩王的待遇,那么可以省很多很多钱。
如今就有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且郭淡提出的计划,那是深得人心,他们觉得这完全是可以操作的。
他们都在观望,看看万历到底跟郭淡谈得怎么样?
他们也知道卫辉府的钱多半是万历的,万历应该会做出一些妥协的。
然而,结果令他们非常失望,郭淡回去之后,是闭门不出,潞王也躲到慈宁宫去了,万历也没有给出一个下文。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一幕又是何其熟悉。
你们姓什么朱,姓龟算了。
这大臣们可是不干了。
你们这也太过分了,潞王违法违纪,我们都还没有要求惩罚他,只是让他去就藩,你们又不让他去就藩,又不给大家一个说法,这怎么能行。
这我们绝不答应。
大臣们开始上奏,要求给予潞王惩罚,而且每一道奏章都提到郭淡,都是建议万历采取郭淡的提议,让潞王改藩,去岭南。
不仅仅是御史冲锋陷阵,就连阁臣也都带头上奏,他们都想借此事,从侧面去要求朝廷改变藩王制度。
这其实也可见文人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群体。
他们的信仰中,是有尚古因子的,因为孔子就非常尚古,一直都希望恢复周朝礼乐,这怀旧情怀有时候是非常可怕的。
他们一方面口口声声说这祖制是不能轻易违背的。
但他们的理智又告诉他们,这祖制必须得改。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但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所学,都是统治者制定的,里面就是这么说得。
好在这回有郭淡。
这以前他们对于藩王制度,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