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一名小太监前去卫辉府辅助郭淡。
这太监的伸缩性太强大了,他既可以听命于郭淡,又可以与官员平起平坐。同时,太监是依附皇帝的,是皇权的伸展,等于卫辉府行政权,军权都在皇帝手中,可真是一举三得。
这事虽小,但意义重大,因为这表明内阁决定支持郭淡。
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上奏为郭淡考虑。
但是又不会引起读书人的反感,因为申时行他们到底没有要求将权力交给郭淡,而是归还给皇帝。
而那边万历还批了贺知言他们的辞呈,也就是表明,他们不会回卫辉府,卫辉府极有可能会继续承包给郭淡。
皇帝和内阁如此坚决,下面的人也知道,这事已经是无可挽回的。
这些消息出来之后,就看到一辆接着一辆的马车飞奔出城。
京城的大富商们都是争先恐后的赶往卫辉府。
朝廷的表态,既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又表示郭淡在那边取得成功,这要还不去,那可能连汤都没得喝。
而他们这回上路是非常顺畅,比关小杰当时去的时候,要轻松的多,朝廷都已经是这态度,沿途官员再不管的话,估计连自己的饭碗都保不住了。
不到十日,他们便赶到卫辉府。
从彰德府进入卫辉府那一瞬间,就仿佛从乡下到城里,光道路都宽一倍多,并且还拆除了许多有着封建社会特征的建筑,令交通变得更加方便。
而那码头修建的更加气派,到处都是仓库,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且地上、地下都有。
就连京城都没有这般规模。
因为这段时间,除了种田之外,也没有事可干,这期间整个卫辉府是在全力在搞工程,小农社会和商业社会的格局是不一样的,故此这里最忙碌的人就是陈平,不是郭淡。
“郭贤侄,是郭贤侄。”只见曹达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