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笔墨的钱是没办法省的,至于给那些抄写者的工资自然更是不能少。
王洋好歹也算是文学青年,这段时间可是用了不少的笔墨纸砚,再加上又开了印刷坊,自然对于这一方面的价格可谓是知之甚祥。
得益于大宋对于文化的重视,造纸业很是兴旺发达,以纸张为例,用来作为书籍封面的是大青白纸,这种纸张每百张需七百五十文钱,每张大青白纸的长约六尺,宽约三尺。
而印刷内容所需要的大纸长宽格式也是同样,价格却极为低廉,每百张十一文半。一张的话,才合十分之一文钱,而这样的一张大纸裁减成四张四开版面的报纸是完全足够的。
也就是说办这样的报纸,其纸张成本是极为低廉的,之后再加上印刷的油墨和人工费,这些每张报纸所要消耗的油墨其成本也是极少的,之前王洋就曾经测算过,一套三册的《论语》所耗的棕、墨、糊药、工匠工钱等也不过是七十余文钱。
像报纸这种只是正反两面的玩意,除了排版的时候要稍显麻烦之外,一天一台水力印刷机印个三千份简直是不要太轻松。合算下来,成本每张不足一文钱。
再加上发行渠道,唔……现在有鬼的发行渠道,那么就靠人工发行的话,如果一份小报按着三文钱来计算的话。
每一位报童每售出一张报纸,那么他就能够获得一文钱的回扣,啧啧啧,相信会有不少的人会很喜欢这份工作。
哪怕是一天只卖五十份报纸,一个月下来他也就能够有一贯五的进项,若是一百份那就是每个月都能够有三贯的收入,对于一位东京汴梁的普通老百姓而言,都够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了。
毕竟在物价最高的东京汴梁,一张炊饼也就两文钱,一碗茶也不过一文钱,一盘较为精细的菜肴约需十文,若是在其他地方则要便宜许多。
而王洋哪怕是把报纸订价为三文的话,一文算成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