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往年惯例,朝中留下一些文臣武将处理政事。卫国公靖国公皆已年迈,也不去凑秋猎这份热闹,都留在了朝中。六部尚书里,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也留下了。
随行伴驾的文臣武将,共有三十余人。一众皇子,也一同随行。
告病在家的平西侯,一开始并未被列入伴驾的名单中。永安侯看了名单后,心中颇觉畅快。
却未想到,没出一日,名单就变了。平西侯的大名赫然列在其中。
永安侯心中颇为不快,特意问晚归的裴璋:“皇上不待见平西侯,怎么忽然又将平西侯列在了伴驾随行的名单里?”
父子两个如今愈发冷淡疏远。如非必要,见了面也无话可说。
今日是永安侯特意等裴璋。裴璋一回府,就被小厮领到了书房来。
裴璋面无表情地应道:“贺祈在皇上面前提了几句平西侯,皇上气头已过,又记起了平西侯平日的好处,将平西侯重新列入名单中。”
贺祈?
永安侯目光闪动,哼了一声:“这个贺祈,短短数月,就搏了皇上器重信任。倒是不能小觑。”
要不怎么说御前侍卫是通天之路?
虽说官职在武将中不算高,每日能伴驾随行,却是一众武将所不及。宣和帝未必记得每个武将有多少战功,有多么骁勇。每日在眼前的贺祈等人,却是真真正正的简在帝心,天子近臣。
所以,贺祈没费什么力气,就令平西侯有了翻身的机会。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御前侍卫里,真正得宣和帝青睐的,不过三五人。裴璋也是其中一个,只比贺祈差了一线而已。
裴璋沉默不语。
永安侯阴沉着脸来回踱步。偶尔一转头,见裴璋那副漠不关心的样子,顿时心头火起:“你这是什么表情?我这个亲爹和你说话,莫非你还不情愿?”